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9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版:百年寻踪
2016年09月28日

浦东百年老校的传承与发展(之一) 百年寻踪

【编者的话】

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有诗云:“歇浦一衣带,中外寰瀛通。其左蔚人文,百年学有宗。”

100多年前,在浦东这块教育沃土上,曾孕育出了一大批近代书院、私塾和学堂。它们中绝大多数系面向大众的平民教育,由当地乡绅、士子开办,他们怀揣着教育救国和改善民风的理想,启蒙当地普通百姓的孩子;它们中也有少数属于精英教育,由具有使命感的杰出人士,诚聘教育大家和优秀师资,精心挑选资优学生,举办顶尖名校。无论是哪一种,这些书院、私塾和学堂如同沃土上极富生命力的青藤,枝蔓叶盛,一点点铺展开来,于百余年中铺就了浦东近、现代教育的光辉历史。历史应该、也一定会永远铭记,教育先驱们对浦东人民和浦东教育作出的贡献!

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厚重的名字——浦东百年老校。无论是名声显赫,还是默默无闻,都一如既往地传承着百年“新学”的传统,呼应着时代变迁的节拍,为当下和未来的浦东培养着莘莘学子,输送着文化精神。

从本期开始,《浦东百年老校的传承与发展》项目组,将在本报陆续推出“百年老校”系列专版,向大家全方位地呈现浦东百年老校的风采。让我们从历史回眸中追溯文化的根脉,从未来求索中寻觅梦想的模样!今天,请一起走进这些百年老校,寻访校园中的古迹和文物,追忆那或斑驳或清晰的历史印记。

观澜小学

古城墙

400多年前,川沙紧靠着东海,日本倭寇经常越洋而来,抢劫杀人,无恶不作,百姓不得安宁。为了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川沙抗倭英雄乔镗、王潭募集资金,带领川沙百姓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建起城墙。当时的城墙周长4里,高9米多,宽近10米,拥有12座炮台,东南西北各有1城门,外修4座吊桥。城墙上有372垛雉堞。一条36米宽、5米深的护城河像一条银色的飘带,把城墙紧紧围住,使城墙更显得气势雄伟。凭借城墙,川沙人民击退了倭寇的多次进攻。

1834年,川沙厅同知何士祁在古城墙东南角,捐资建观澜书院,这就是观澜小学前身。

辛亥革命以来,随着川沙城厢的发展,古城墙逐步拆除,遗存不足百米。1987年,海外游子陶伯育先生重返故乡。在城墙身边长大的他先后两次出资25万港币,用来修复古城墙上的魁星阁、岳碑亭等景观,成为观澜小学校园风物。

2010年,浦东新区政府修缮古城墙,建川沙古城墙公园,对外开放。

敬业堂

观澜书院初建时,计头门一间,耳房两间,讲堂三间,额曰:“敬业堂”,即当时的课堂。

1903年书院改为川沙小学堂后,敬业堂作礼堂集会用。解放后,学生骤增,改为教室用。1987年,学校改扩建校舍,敬业堂原样迁建古城墙畔。

黄金树

黄金树原产于美国中部及东部,辛亥革命时期被引入上海。其新鲜枝叶可以提炼香精油,香精油用途广泛、价值高。夏末初秋,树叶通体金黄,犹如黄金打制的一样,特别绚烂夺目。

据考证,观澜小学里的黄金树就是最早引入中国的一批,挂牌上海市古树名木的五棵黄金树中,四棵在观澜小学。

敬业堂


古城墙

黄金树

唐镇中学

达义校刊

1868年,法国传教士鄂劳德神甫在唐镇机口陈家宅创建陈家公学,1894年建新校舍于唐镇露德圣母堂东侧;1898年更校名为达尼公学,旋即改称达义公学。

唐镇中学至今保存着两份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校刊——《达义校刊》(春季汇刊、夏季汇刊),揭示达义公学的百年文化底蕴。两份校刊各约80页,其中除了对当时建校概史、学校分布图、学校师生情况等总体情况的介绍,着重展示了当时达义学子们的各类作业。有文采斐然的文言作文:游百忍桥记、郊外游戏记、劝友勿吸卷烟书;也有中国传统诗歌写作:海上新年诗、题白玉兰。还有生活化的科学:自制荷兰水、试述玻璃、电池;自编的数学题:银元与马克的汇率换算;以及妙趣横生的自创灯谜、线条繁复的图画作业、朗朗上口的音乐合唱校歌等……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见证着百年浦东教育尽开风气之先的历史。

达义校刊

浦东中学

杨斯盛故居

杨斯盛,号锦春,青墩人。1907年“毁家兴学”,在自己住所周边创办浦东中学,创建时的建筑今日仅存故居。

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系杨公亲自设计、督造,前后两院,正厅、厢房、边房、裙房一应俱全,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外观上系江南中式建筑,而内部的平顶天花板、散波形吊灯边纹、宽敞式窗台却显西式风格。自学校建成至1908年5月29日杨斯盛去世,杨公及家属住于此宅,以“静听书声”题匾,其恋校、爱生情结可见一斑。

如今,杨斯盛故居是浦东中学校史陈列馆。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为该校题词:“中国近代教育的一座宝库”。

百年地契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时杨斯盛为办学第一次在白莲泾六里桥南堍购买土地40亩,后又继续购买土地,以满足浦东中学办学需要。

清末课程表

这张编制于清宣统己酉年(1909年)的浦东中学“高中必修选修各学程学分时数及选习程序表”,涵盖国文、外语、数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七大门,且明确规定了每周时数、学分、必修选修课程,以及严格的选习程序,从而确保课程结构的梯度和学生的接受度。目前保存下来的除了这张课程表,还有小学和中学的两张教务一览表。

百年地契

清末课程表

杨斯盛故居

新场小学

枫杨树

江南水乡新场镇是一座千年古镇,素有“小小新场赛苏州,十三牌楼九环龙”的美誉。创建于1906年的新场小学位于新场镇牌楼东路。百年名校,古树参天。漫步于新场小学,两棵百年古树枫杨树巍然耸立在两幢教学楼之间,树高足有13米,树干直径60多厘米。

枫杨树本地俗称“元宝树”,历经风雨,它们见证了浸润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滋养的新场小学扎根浦东文化,传承百年文明。

枫杨树

三林中学

老体育馆、芳箙亭

清代三林水运发达,商业繁荣,百姓富庶,受“学习西方,提倡科学化,改革政治和教育制度”等改良主义新思想影响,三林乡绅以创办实业和学堂为首选。清光绪二十二年(1986年),陈行贡生秦荣光集资创设三林书院于文昌阁。

建于1932年的“仰高亭”,建于1925年的“芳箙亭”,建于1935年的老体育馆(后内部改建为小礼堂)等历史建筑和天池园林古树,是今日三林中学独具的人文风景。

芳箙亭

老体育馆外景

高桥中学

岛亭

1906年,孙尔桂在高桥古镇东街创办宝山区宝界高等小学堂,1911年时任上海民政总长李平书将学校迁址存心堂,1946年杜月笙在此创办高桥中学。800年高桥古镇历经沧海桑田,留下诸多见证时光的文物古迹、园林楼阁,至今在高桥中学校园的河流环绕间依稀可忆。

岛亭建成于1927 年,因三面环水,故称岛亭。亭下荷花婀娜,锦鲤倏忽,清风送爽,学子晨读。岛亭曾作音乐教室使用,今天学生依然可以在岛亭弹琴,余韵百年绕梁。

永乐御碑

明永乐十年(1412年),陈瑄奏请在高桥筑土为山,高30余丈,永乐皇帝赐名“宝山”,并亲书391字碑文。“宝山”是我国第一座航海灯塔,上设“烽堠”,白天举烟、晚上明火,为郑和下西洋以及海船往来提供标志。明万历十年(1582年),宝山被巨浪冲毁,该碑被抢救上岸,现存于高桥中学“御碑亭”内。

岛亭

永乐御碑

 

 

本版资料提供  《浦东百年老校的传承与发展》项目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