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12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一版:阅读
2016年12月01日

2016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揭晓

日前,2016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在上海揭晓。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是新中国文坛第一个以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2014年首次改为国际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成为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压轴活动。

今年参评的书籍与以往相比,在题材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突破,在世界儿童出版领域寻找到风格迥异、想象丰富、叙事灵动、文图交融的创新之作。张炜的《寻找鱼王》、曹文轩的《火印》、彭懿的《灵狐少年》以及秦文君的《我的石头心爸爸》获得年度图书(文字)奖。英国绘本《美丽的鸟》、中国绘本《辫子》和《老轮胎》、加拿大绘本《这是我的战争》、法国绘本《城里的狗》获得年度图书(绘本)奖。

年度图书(文字)奖

《寻找鱼王》

作者:张炜

出版:明天出版社

作品用近似传奇小说的手法,从一开始就铺设了令读者欲罢不能的一个大大的悬念:谁是鱼王?“我”是否能找到鱼王并学得绝技?朝向这个悬念,小说的叙事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作者刻画了一个对人生有过深刻思考的“男鱼王”,也写出了一个执着于爱情、感人至深的“女鱼王”。最后,谜底揭开,“我”终于恍然大悟,人成不了鱼王,人只能做大自然的守护者。作品结尾华丽转身,成为隐喻型的哲理小说。

《火印》

作者:曹文轩

出版:天天出版社

《火印》是去年面世的描写抗战胜利的众多作品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它以一匹良马“雪儿”为主角,同时写出了马主人坡娃、日本军官河野和少年日本兵稻叶等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传奇小说,故事性很强,很适合儿童阅读。河野是一个有文化的军官,又是养马专家,并非天生的杀人狂;稻叶则是稚气未脱的小兵,同情各种小动物,尤其疼爱雪儿生出的小马驹——这两个人物的设计和刻画,大大深化了作品对抗日战争的再现和把握。

《灵狐少年》

作者:彭懿

出版:晨光出版社

这是一部具有丰沛想象力的幻想作品。它以沉稳而灵动的笔触,将那一片遥远的高原湿地,魔术般地幻化成神奇的童话世界。那里的风花雪月、山河草原,都有了非凡的生命力,演绎着与人生相关联的一连串跌宕故事,穿透庸常生活世界与人的心灵,沟通着、弥合着、湿润着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丰富情感。

《我的石头心爸爸》

作者:秦文君

出版: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一篇描述亲情的长散文。作者以轻浅、流畅的文字,平稳、诚恳的语调,述说自己的父亲,由此牵出大量生动有趣的童年往事。既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深深依恋,又写出了一个极普通、极真实,充满人情味,对孩子有深刻爱心的父亲形象。作品中的那些往事看似琐碎,却具有生活的质感,是凭空编造不出来的。这是一本给低龄读者看的书,但成人也能从中受到深深的感染。

年度图书(绘本)奖

《美丽的鸟》

作者:让·卢森

绘者:艾曼纽·沃克

出版:飞眼图书公司(英国)

从书名压凸纹印的封面到粘于书脊的印刷品皆属上乘。书中富有特色的设计很多,譬如描绘各类鸟蛋的前衬页与展示从中孵化的鸟类的后衬页,均表明该书的每一处都经过仔细琢磨。诗意的文字、生动传神并细致准确的插画,似乎受到奥杜邦和查理·哈珀的启发,却又不拘泥于模仿。字母表的作用仅仅为了组织画面,并无教学之嫌。数码艺术的绘画形式体现了插画家高超的设计感悟,为读者带来视觉上的连连惊喜,让人仿佛切切实实地看到艺术家正在绘画的手。带有强烈反光的色彩则控制着视线的流动节奏。

这本书轻松驾驭两种文体,读来虽非小说胜似小说,虽非诗歌胜似诗歌,还不忘以幽默收场,提醒读者:即使在对事实的陈述中也不妨采用小说的元素,毕竟绘本故事理应做到赏心悦目。

《辫子》

作者/绘者:黑眯

出版:天天出版社(中国)

书名是《辫子》,封面是辫子,全书叙述的都是失去辫子的故事。

少女心爱的长辫子剪了,卖了,换成钱了。作品表现的是传统的乡村生活,作者的笔调却是现代的,甚至荒诞的。这是一种奇妙的艺术组合。画面看似梦幻,细节却充实而细微。失去辫子后故事的发展,是想象出来的线索:从家中外婆的针线筐,来到鞋匠铺,再来到钥匙店。画面中出现了与头发相似的绵线、渔线、铁丝,直到扑面而来的狗辫子……

画家选择了暖灰的单一色调,执着而密集的线条长长短短,与人物失去与寻找的情绪相对应。这种情绪的表达,奇幻、丰富,极具穿透力,使这本表现少女失落心境的图画书,有了很强的独创性和艺术感染力。

《老轮胎》

作者:贾为

绘者:朱成梁

出版: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

故事中的“老轮胎”忙碌一生,却一直想要过自己的生活。它终于脱离了报废的车身,自己去看世界了。它旋转着、奔跑着,快乐漫游,最后在一片草地上停了下来。老鼠、青蛙、大雁、兔子一批批到轮胎圈里做客,这里热闹非凡。冬天来了,动物们离开了,被大雪覆盖的轮胎寂寞极了;但随后就是春天,轮胎圈里开满了美丽的鲜花。作品暗寓了人生的种种际遇,物换星移,时序更替,这里既有失落和孤寂,更有对幸福的追求和种种意外的惊喜。

画家以炳稀为材料,运用油画技法,给画面染上了鲜艳的色彩,使之成为一本对孩子和成人都有强烈吸引力的绘本。

《这是我的战争》

作者:托马斯·斯科特

绘者:巴如克斯

出版:四百击出版社(加拿大)

拿到这本书,被醒目的封面吸引,打算直面战争残酷的现实,尤其是陷于水深火热中的儿童。矛盾的是,绘本的画面却沿袭了法国和比利时传统的诙谐风格,竟带着一丝滑稽。作者对危险的生动描写仍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真实可怖。年轻的叙述者与哥哥之间的兄弟情谊不仅流露于字里行间,更通过画面所描绘的身体接触,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这群儿童角色,同时清晰地展示了兄弟在战争期间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对成人的描写几乎不着笔墨,似乎他们对战争习以为常,已把它作为日常的期待。作者丝毫不避讳在战火笼罩下的童年,该是如何凄惨的现实,在结尾处,更道明了死亡和失去终将无法避免。应该如何对儿童描绘战争呢?本书可以说是一次非常独特,也相当成功的尝试。

《城里的狗》

作者:亚历珊德拉·加里波

绘者:弗雷德·贝纳利亚

出版:伽利玛出版社青少部(法国)

该书构思巧妙,讲述了一只街头流浪狗的故事。书的封面上,备受磨难的老狗警惕地审视着一个身穿亮色衣服、一脸无畏的小女孩。与人类频频对峙的经历让这只狗眼露凶光、戒心十足,但女孩却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并不期待狗的挑衅与进攻。

在众多精心设计的构图中,其中一张展示了小女孩在巷子中拍皮球的场景,而刻画得有如雕塑般的狗则迫不及待想要把球捡回来,成人从一旁路过却丝毫不为所动。在经历了情感上的孤独继而寻求同伴的过程中,狗意识到小姑娘没有返回后,它需要把她找回来。随意而松散的线条图,辅以呆板单调的着色,诠释出一种怀旧的气氛,似乎将读者带回至20世纪60年代的胶印时代。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