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0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浦东
2015年02月04日

航头镇牌楼村: 白墙黑瓦的生态村

■本报记者 章磊 浦东报道

沿林海公路往南,在鹤立西路右转,迎面便是一座牌楼,明确告诉来访者,这里就是浦东“明星村”之一的牌楼村。

走进村庄,水泥路整齐划一,白墙黑瓦的民居,加上小桥流水,呈现出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静谧的冬日,更透出一股悠闲意味。

看到如此景观,任谁也不会想到,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航头镇的谈弄村与牌楼村合并组建了新的牌楼村。当时的牌楼村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全村只有一条水泥道路,其余都是泥路。

巨大的改观,得益于新农村建设与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契机。2008年6月,航头镇政府组建村庄改造现场推进小组,落实牌楼村的村庄改造和世博演绎基地建设。

村庄改造,首先改变的是基础设施和环境。修缮道路,引进公交,主干道上安装太阳能路灯,河道疏浚,护岸改造,一系列举措之后,牌楼村村民生活环境大有改观。

牌楼村内自然河道众多,村庄改造时予以了充分利用,两侧河岸铺设草坪,栽种景观树种,还设置了休闲长廊和亲水平台,打造出生态水乡的美景。牌楼村党总支副书记吴正燕告诉记者,接下去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算打通环绕村庄的自然河道,并设置游船码头。

为了保护好自然河道的水源,2009年,牌楼村找到上海交通大学的设计团队,投资180多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对牌楼村13组内的农户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

据悉,该污水处理装置是目前全市投入运行的3个最先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之一,出水水质达到1级B标准,即能直接使用的标准,经处理的水可以安全排放至附近河道。

与美丽河道相配套的,是古色古香的村宅环境。吴正燕告诉记者,在对残旧民宅进行修缮改造时,全面保留了白墙黑瓦“道士”帽的浦东老式民宅格局。如今,村里60%-70%的民居都是这种风格。即使是村里一个大规模的农庄,也采用了老式民宅的统一风格。

不仅是村宅环境好了,村民的生活也更加滋润了。新农村建设,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村民共同致富。

牌楼村有3000多亩耕地,产业结构调整后,在原有水稻、蔬菜为主的基础上,引进了100多亩猕猴桃基地,扶持村民栽种新型猕猴桃。

牌楼村还积极利用集体流转土地“筑巢引凤”,引入鹤丰庄园等三个“农家乐”项目。这些“农家乐”,也是坚持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如鹤丰庄园,除了传统的餐饮、住宿外,还在2014年引进了“鱼菜共生”和“气雾栽培”的新型种植园。


暮色下的牌楼村。    □本报记者 朱泉春 / 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