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黑猫警长》里的四声枪响
——记“声音魔术师”白伟民的“拟音经”
■本报记者 曹之光
砰、砰、砰、砰……在上世纪80年代出品的动画片《黑猫警长》中,每一集片尾的四声枪响,曾是几代人儿时的美好回忆。这声音,正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高级音效师白伟民运用真的枪声,外加止血带、藤条以及电子合成器混录而成的。
上周六,年过六旬的白伟民走进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讲《上海制造:那些年的美术电影》系列讲座。这位头戴鸭舌帽、身穿运动卫衣的“声音魔术师”,绘声绘色地展示了《黑猫警长》《鹬蚌相争》《三个和尚》等知名动画片的音效制作方法,让台下不少看着美术电影长大的观众大开眼界:“原来片中的音效是这样做出来的!”
爱好终成工作
用声音为画面添彩
“在很小的时候,我家住在老房子里,屋顶的‘老虎窗’上挂着许多风铃,常常传来悦耳的声音。”白伟民以一则童年轶事,向观众介绍了他与声音的不解之缘,“那时我经常等待着风铃声响起,并一直想搞清楚它为什么会响——原来是风吹的。” 白伟民的舅舅是音乐学院的大提琴教授,从小对音乐的耳濡目染,增强了他对音质和音色的敏感度。上世纪70年代末,白伟民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如愿从事拟音工作,他说,“爱好最终能变成工作,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上世纪80年代初,白伟民取得了为影片独立拟音的资格,开始为动画片《三个和尚》与《鹬蚌相争》拟音。这两部动画片中都有“鸟鸣”与“扑翅”的声音戏份,表现手法却很不同。为《三个和尚》拟音时,白伟民把两片竹板削成一头窄一头宽,窄的部位用金属片固定,放在嘴边吹就能模拟出乌鸦叫。配合寺庙着火、乌鸦在三个和尚头顶漫天飞舞的画面,白伟民的“乌鸦器”嘶哑作响,仿佛在呼喊“着火了!着火了!”而为《鹬蚌相争》拟音时,他则踩着画面中鹬扑翅的节拍点,快速摩擦手套与衣服,并用口技模拟出鸟鸣,将鹬蚌奋力搏斗的声响表现得惟妙惟肖。
“手段是为内容服务的。声音风格与画面风格必须要做到统一。”白伟民介绍,影片的不同风格,决定了不同的音效表现手法。《三个和尚》的导演阿达强调影片的漫画感,要求白伟民绝对不能用嗓音。而解读成语故事的水墨动画片《鹬蚌相争》,更强调古典感与真实性,鸟鸣声就可以用嗓音来表现,因为这样更自然。“动画片不能为声音而声音。”白伟民用颇有思辨色彩的概括,阐释了自己的拟音创作理念,“声音既要展示出画面的内涵,又要表现出画面的空间外延,引人遐想。”
7.65元的猪皮鞋
献声上千部电视剧
在讲座现场,白伟民以40多年积累的拟音经验,变起了“声音魔术”。他随机拿起一名观众随身携带的书包,一只手摩擦书包带,另一只手敲击小腿,就模拟出了拉扯缰绳骑马的声音。开合一把折扇的扇骨,外加止血带的拨动声,就完整“还原”出拉开竹弓、绷弦、上箭、射箭的全过程。如果折扇的扇骨损坏,无法流畅开合,是不是丧失了用处?白伟民用巧思巧手,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坏折扇吱吱呀呀的开合声,正适合表现河上行舟的摇橹声。
随着技艺的精进,白伟民不仅为美影厂的动画片拟音,还获得了国内外影视制作方的邀约。1996年,白伟民为中德合拍的《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进行拟音。“德国导演做事十分严谨,拍摄之初就在琢磨‘蛙鸣’。” 白伟民现场演示了当年令德方折服的拟音方法:他从一把二胡上拆下两个弦轴相互摩擦,便逼真地模拟出青蛙的叫声。白伟民介绍,如果再加上一定的手法,还可以表现出老青蛙和小青蛙的不同叫声。美国大片《侏罗纪公园》中令观众心悸的恐龙脚步声,也出自白伟民之手,是用蒙着拳击手套、布料的鼓槌,撞击多面鼓模拟出来的。
白伟民做拟音离不开各种材料。在他的材料“百宝箱”中,一双廉价猪皮鞋被奉为“至宝”。“它是20多年前我买的,当时花了7.65元。”白伟民介绍,他已在上千部电视剧中,用这双猪皮鞋,为踩着大皮靴行进的日本兵配音。“和牛皮鞋相比,猪皮鞋的踩踏声更‘闷’,更让人心惊。”白伟民说,锅碗瓢盆都可以用来拟音,“只要你用心倾听,就能发现这些生活物品的另一面。”
“工匠”的雄心
整理出音效的“中国流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影视后期制作更喜欢采用便宜快捷的电子合成音效。”白伟民必须面对令他遗憾的现实:传统拟音人工成本高,制作费时费力,已经被不少国内影视制作公司舍弃了。此外,令他深感惋惜的是, 当国外的影视从业者不远万里,寻求与中国拟音师合作时,国内掌握传统拟音技法的人才却呈现出断层的状况。
如今,白伟民在上海一些高校,为影视和动画专业的学生教授拟音类课程,致力于培养传承人。“与千篇一律的电子音效相比,传统方法制作出的拟音,是有情绪和生命力的,它体现出的是工匠精神。”他鼓励他的学生们:“拟音这门技艺大有可为,它是时下发展飞快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只要好好学,以后不愁没出路。”
“我想归纳整理出音效的‘中国流派’。”在工作与教学外,白伟民还默默给自己加压,定下了这个任重道远的新目标。在白伟民看来,“英国流派”的音效真实自然,缺了嫌少,加了又不突兀;“美国流派”的音效豪华刺激,适合商业大片;“日本流派”的音效则习惯用强音效来掩盖动画片帧数的不足,《圣斗士星矢》中“天马流星拳”的背景音就是如此。
白伟民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录制整理出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音效库:“在影视剧中,当观众听到某一个背景音,一下就能听出它是中国的。”
白伟民快速摩擦手套与衣服,并用口技模拟出鸟鸣,将鹬蚌奋力搏斗的声响表现得惟妙惟肖。 □本报记者 曹之光 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