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才中学20届毕业生代表相聚雅典园 共忆青春诉感恩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进才’”
■本报记者 符佳
骊歌声声,又到毕业季。每一场毕业典礼,都是一场与母校的挥泪告别,亦是一次全新的出发。而对进才中学2018届的537名毕业生来说,6月12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毕业典礼,更有一层特别的意义:他们,是这所年轻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第20届毕业生。
办学22年,举办了20届毕业典礼,送走了10680名毕业生。“因善而生”的雅典园,在这个初夏迎来了部分毕业生代表。无论是“超女明星”,还是高管企业家、创业者,重回绿树红墙的校园、唱响校歌的那一刻,他们依然是雅典园里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进才”。
热泪盈眶忆青春
“对!就是那幢楼,我在那里参加了高考!考外语我还迟到了,被我们袁校长逮个正着!”走进阔别多年的校园,尚雯婕一眼就认出了17年前在母校“主场”参加高考的考场,青春的回忆扑面而来。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因“超级女声”而走红的明星,其实还是“进才制造”的女学霸:虽有英语高考迟到的小插曲,2001年她还是以高分考进了复旦大学法语系。
尚雯婕说,在进才她遇到了最敬业的老师:“每天早上6:20晨跑,我们班主任一定是在集合点等我们的。晚上9:30,学生结束晚自习,班主任才离校回家。”在进才就读的3年,也让她懂得了“自律的意义”。如今,进才“教会她的那些事”,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生活:每天早上要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外出参加活动也会要求自己的团队收走垃圾。
个子小小的女生贾汐,是进才中学全国班第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学生。从母校毕业已12年,但她一开口谈进才便止不住热泪,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进才改变了我的人生!”
贾汐说,当年只身从内蒙古到上海求学,巨大的文化差异让她一度茫然不知所措。进才的老师和同学给了她很多支持,并激励她:“世界的进步,就是由文化冲突碰撞出来的。”高三毕业,她拿到了唯一一个校长推荐名额入读复旦大学社会学,后又赴美求学。如今,这个酷爱唱歌的女孩,找到了兴趣与所学教育专业的切入点,创立了自己的英语早教品牌。贾汐感恩进才教会了她:“有梦想就要争取,想做什么,就努力去做!”
反哺母校谢师恩
调香师、作家、电视台编导、金融高管……进才有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然而,毕业典礼当天最幸福的一位,非2010届毕业生花汇莫属。他将亲手书写的三幅书法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母校和母校的捐建者台湾叶氏集团的后人。
花汇坦言,对书法和语文的爱好,都是在进才求学阶段确立的,当年语文老师请他为校刊题写刊名《蓬勃》,让他受宠若惊、备受激励。工作后,他从事了语文教学工作,也从未放弃对书法的钻研,26岁的他如今已是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此番他送给母校“朝气蓬勃”四个大字,既是对美好青春的怀念,也是对学弟学妹的祝福。
2013届毕业生龚佳丽,则以另一种特别的方式反哺母校。她从华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又回到了进才中学任教。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在她看来“没有什么不同”,短短一句“此处有故人”,便道出了她作出如此职业选择的原因。而据了解,目前进才中学共有4名教师是本校毕业的校友。
终生愿以进才荣
“谢谢!谢谢你们带给我的温暖,谢谢你们用成长告诉我:办进才这件有价值的事,我做对了,也做成功了!”年过七旬的进才中学首任校长袁小明,在座谈会上几度哽咽。1995年,他和同仁带着“办一所让老师和学生真正觉得好的学校”的教育理想,来到开发开放才5年的浦东新区,从零开始,在一片工地上开启了“进才创业路”。
作为上世纪90年代全上海第一所高规格、现代化寄宿制高中,进才中学由爱国台胞叶根林先生无偿捐资兴建而成。从诞生的那一天起,雅典园就自带“感恩”的基因。“20多年前,我爸爸要捐很多钱来办这所学校,当时我20多岁,不太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台北叶氏企业叶茂宏董事长坦言,如今的他,每次走进雅典园,都能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进才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出色表现,以及他们对母校发自肺腑的感恩深情,也让他感到欣慰:“我爸爸捐资建校的初衷和目标已实现。”
“一朝成为进才人,终生愿以进才荣。”进才中学校长胡瑞峰说,过去22年里,万余名进才学子已然成为了“谦谦君子、大家闺秀”,他们怀揣着“爱世界、爱众生、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梦想和追求”,铭记着进才“尊师重道,爱众亲仁”的校训,在社会上续写着进才故事。这,就是进才办学的价值,也是未来这所学校一如既往将坚持的道路。
进才中学2010届毕业生花汇(右一),将亲手书写的书法作品《朝气蓬勃》赠给母校。 □陈淑珉 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