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金科:保险金融科技领域的探索者
■本报记者 张淑贤
卡园内有一家保险金融科技公司,整合了中国太平旗下各公司的IT、两核(核保和核赔)、客服等业务,这就是太平金融科技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金科”)。目前,在金融科技爆发式增长背景下,太平金科在为集团内公司提供服务同时,还积极探索为保险行业进行金融科技能力输出,赋能保险行业。
十年前已有金融科技公司雏形
近年来,包括银行和保险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探索向行业输出技术,而类似的模式,我国四大国有金融保险集团之一的中国太平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探索。
太平金科创新总监徐敬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9月,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规划,中国太平成立了太平共享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太平金科前身,简称太平共享)。成立之初纳入了集团内部分公司的IT、两核、客服等业务,并逐步扩大到集团内其他公司的相关业务。
“集团内子公司各自进行信息化建设、运营支持及客服的模式,不仅风险和成本高,也不利于自动化的实现。”徐敬东这样解释当时设立太平共享的原因。据悉,太平共享是当时保险行业第一家将IT、两核和客服三块业务整合到一起的法人公司。
经过十年的发展,太平金科目前已经为集团总部及几十家一级子公司提供IT支持,为近十家公司提供两核和客服支持。
共享集中为业务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太平金科有200多套软件在后台同时运行,业务整合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业务规则化,再进行标准化,然后实现自动化,并持续优化。以寿险为例,目前太平金科已实现了理赔全流程的自动化,其中新契约个险核保自动化率已超80%。
十年前,中国太平寿险总保费不到200亿元,当时寿险理赔人员有二十几人;十年后,中国太平寿险总保费规模突破千亿元,理赔人员却只有四十几人。保险规模增加了几倍,人员增加相对较少,这即是共享集中的成果之一。
赋能集团同时探索金融科技能力输出
在金融科技日益影响传统保险商业模式新形势下,为更好地适应集团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实现科技与金融更紧密的结合,2017年,太平共享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太平金融科技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在金融科技将重构或颠覆行业的背景下,每家金融机构都有危机感,每家机构都在思考和布局,太平金科应运而生。”徐敬东向记者表示。
更名后的太平金科,是研究技术本身还是研究技术的应用?在金融科技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经过多次讨论,太平金科将定位放在引入成熟的金融科技技术,解决业务中存在的痛点上。换言之,就是主打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
在上述思路下,太平金科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业务营销、客户服务、调查查勘、风险防控等方面出现了一批明星产品。比如,太平金科与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人工智能语音客服“小慧”,2017年9月起试运行,目前正用于车险新契约、结案回访、寿险新契约、运营付费等场景,这是保险业投入商用的首个人工智能语音客服机器人,该项目曾获得2017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
“喂,您好。我是太平保险客服专员小慧,请问您是XX先生吗?”
“是的。”
“耽误您一分钟。想对您的车险理赔案件做个简短的回访,可以吗?”
“可以,你说。”
……
这是一通普通的车险结案回访电话,但与客户对话的并非人工客服,而是智能机器人“小慧”。
“客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服务兼具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长久的重复劳动容易让从业人员的情绪受到影响,因此客服部门长期面临招聘难、流失快、运营成本高等痛点。”徐敬东告诉记者,采用智能机器人从事客服工作,可以很好地破解这一痛点。
自去年9月以来,“小慧”呼出电话已达百万通以上,大部分客户听不出“小慧”是智能机器人。目前,“小慧”主要用于呼出业务,随着产品的升级,将会应用到呼入业务。
在为集团主业赋能同时,太平金科还在积极探索对外输出成熟的科技应用,赋能整个金融行业。公司研发的智能理赔平台等已对外承接业务,“小慧”也在积极探索向其他金融公司输出。
目前,太平金科还承担着支撑中国太平海外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太平金科正把金融科技在国内的成熟应用复制到海外公司中,以更好地践行“共享太平”的集团新发展理念,为助力中国太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金融保险集团作出贡献。
多家中国太平子公司落户在中国太平大楼,其中就有太平金科。 □太平金科 供图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