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上遇见浦东“非遗”
①②③“三林刺绣”传承人飞针走线,牡丹图案鲜艳夺目。
□顾佳伟 摄
④海派盆景技艺展现江南文化气韵。
□本报记者 朱泉春 摄
⑤⑥三林刺绣作品
□顾佳伟 摄
⑦《梦想之城》海派绒绣令人叹为观止。
□本报记者 朱泉春 摄
⑧龙舞(浦东绕龙灯)先声夺人。
□本报记者 朱泉春 摄
■见习记者 张诗欢 记者 许素菲
第二届进博会是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平台,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面向世界、弘扬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特别增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文化展示项目,汇集了世界各地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为进博会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其中浦东元素夺人眼球。
浦东“三林刺绣”古称“筠秀”,是乡土味浓郁的江南绣种,以线细、行针密、针法多样、不留针线痕迹等著称,尤以“抽、拉、雕”技艺为所长,开创了与其他绣法不同的流派风格。
非遗项目“三林刺绣”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周蔚纹特地选择了国人心目中象征繁荣昌盛、和平幸福的“牡丹”作为现场刺绣图案,飞针走线间,牡丹花瓣开始呈现渐变红色。
非遗项目“海派盆景技艺”和“龙舞(浦东绕龙灯)”同样来自三林。
前者历经400多年发展,以山石、树桩、树石、壁挂等元素,展现江南文化气韵。海派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庞盛栋为进博会精挑细选了多件盆景作品,其中《冬雪化春泥》是采用珍珠柏树种制作的树石丛林盆景,体现出山林野外湖边冬去春将来的景色,充满了希望的意境。
“绕龙灯”是旧时浦东民众对舞龙活动的俗称,明清时期,浦东舞龙活动盛行,其中,三林镇一批“挑行口”帮(即搬运、装卸工人)组成的舞龙队最负盛名。这一次,龙舞(浦东绕龙灯)将在360°全景式的中央舞台带来两个音乐舞蹈节目,展现现代舞龙的海派特色。
在“非遗”传承中,核心技艺需日复一日精雕细琢。在中央广场“海派石库门”展区,悬挂着一幅4.05平方米的巨型绒绣作品。这幅名为《梦想之城》的海派绒绣出自高桥绒绣馆,由高桥绒绣馆何冬梅、金雯两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历时一年多创作而成,呈现的色彩达千余种,光是蓝天的绣制,就有一百多种色彩。
进博会精彩纷呈,浦东“非遗”大家庭的成员还将继续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11月8日,武曲气势雄伟、文曲沉静细腻的浦东派琵琶接棒登台,一曲《龙船》将在“四叶草”中央舞台响起。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