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4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经济
2023年04月26日

愿做工程“开路者”

——记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美华

丁美华

编者按

临港新片区挂牌3年多来,这个承载国家战略、备受瞩目的“试验田”取得了累累硕果,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他们或是业务尖兵,或是创业精兵、道德模范等。

今起本报推出2023年“出彩临港人”栏目,集中讲述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奋斗故事,为新片区建设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榜样力量。

出彩临港人

■本报记者 邓青青

今年,“两港大道快速化工程项目”成功入选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人们看到的是临港多了一条漂亮的“大马路”,但很少有人知道丁美华这位“开路先锋”。在临港一条条马路、一个个工程开工前,这位娇小的女子早已冲锋在前……

“丁总工”善解难题

作为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美华是“开路先锋”,分管“前期部”,主要负责各类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土地、规划、技术等全部前期环节,以及所有证照办理。

部门里以年轻人为主,在他们眼里,丁美华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位解难释疑的高手。

“2019年,一条全长13公里的道路建设,需要在3个月内完成全部的前期工作并启动开工。整个项目上有太多卡点、堵点。我们刚开始感觉是不可能完成的。”前期部同事战祥轩回忆。

“我们就要把这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丁美华带领同事对方案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并不断研判优化。然后,她敲定了项目分段节点的施工方案,梳理出一段最具备开工条件的4公里建设路段为主攻方向。以此为模板落实工作,最终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丁美华坚信“难事做于易,大事做于细”,并以此率团队实践。

189张“作战图”上墙

2022年是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根据下达的年度投资目标,前期项目涉及市政交通、社发、生态三大板块约189个项目。前期部工作量翻了几番,受疫情影响,项目推进也增加了重重难度。

丁美华带领骨干员工,值守在办公中心,梳理所有项目的前期方案、流程、手续。

她告诉记者,“完成一个项目绝不是一条线推进的,这样效率太低。一般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以‘方案’为主线、‘土地’和‘招投标’为辅线来规划工作流程。如何将这三方面做到最科学的串联,合并最关键。如果设计合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材料准备时间,做到无缝衔接。”

为此,项目从启动研究开始,丁美华就制定节点计划,明确管理目标,“作战”上图、上墙。前期过程中,某一节点、细节出现问题,预先汇报、沟通,确保每一个节点的掌控和实效。每张“作战图”上,都详细标注了该“战线”上的战斗任务,责任人、监督人一目了然。

“我们整个办公区域的走廊墙面上,贴满了‘作战图’,可以随时督战。”丁美华说。

丁美华驻守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带领部门同事组织、参与了大大小小的视频会议。通过“屏对屏”“隔空对话”,远程调阅项目的相关资料,线上推动包括专家评审、方案论证等一系列项目前期工作。

丁美华表示,工作能够顺利推进,也离不开管委会以及市、区两级各部门在特殊时期审批“不断档”、服务“不打烊”。

尽管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前期部依然完成新开项目项建书批复76个;取得新开项目初设(工可代初设)批复24个。这一年丁美华带领前期部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冲锋在前。

愿为工程当“先锋”

新元南路对丁美华着有特别的意义,这是2004年她来到临港参与的第一个建设项目。“新元两个字含有初始、为首的意思,那一年我的工作也正好从设计到管理开始转型。”面对新的领域,丁美华重新开始,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敢当先锋,为临港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来临港差不多20年时间,丁美华见证了一座新城的崛起,更自豪于自己是建设大军中的一员。

2023年1月,丁美华带领部门参与的“两港大道快速化工程项目”,以设计复杂度高、智能化程度高、预制装配率高、生态景观效果好四大设计亮点,成功入选2022~2023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丁美华常常驱车往返市区和临港,从S2高速驶入申港大道时,自豪感总会化作一股干劲。在她看来,在这片土地上的耕耘冲锋,总会让人有满满的收获感,而这座城市蕴含的希望,值得每一个建设者为之奋斗。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