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企收取高额“超占费”是否合理?
充电站车位被燃油车占据,这样的糟心事不少电车车主都遇到过。近年来,不少新能源车企开始探索并推行充电站收取超时占位费的模式,这一做法引来了不少好评,但也因收费高被吐槽。近日,王先生来到区消保委投诉:“吃个饭的功夫,收到了600元的‘高额罚款’。”
王先生表示,他在被诉方充电桩充电过程中,因充完电没有及时挪车,导致产生了601元的超时占位费。他认为收费过高,要求退还该笔费用。
受理投诉后,消保委工作人员与被诉车企取得联系,对方表示:设置超时占位费,一方面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充电环境,保障真正有需求的车主有良好的充电体验;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公司的资产利用率,为车主提供更好的服务。车主在充满电后5分钟内未腾出车位,可能会被收取超时占位费。当空闲桩数量少于50%时,充电桩占用费为3.2元/分钟;充电桩利用率若达100%,超时占位费为6.4元/分钟。如果以最高收费标准计算,一小时费用将达到384元,为了提醒车主及时驶离,当车辆即将完成充电时, App会发出提醒,当电量充满时,App会再次发出提醒。关于超时占位费的费用收取规定,公司在官网及App上都有明示,所以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诉求。
对于高额的超时占位费,有的消费者认为这是车企的霸王条款;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支持,“这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充电环境”“可缓解充电焦虑”。对此,区消保委希望企业能够从实际出发,推出更多人性化的措施。一是尽到告知义务,有关超时占位费的提示应该全方位覆盖,如充电桩的收费告示、车载地图弹窗、车企官网以及App中应告尽告;二是做好提示工作,车企应该穷尽一切手段,通过短信、电话、App通知等方式提醒车主,还应该为车主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三是设置合理费用,企业收取占位费并不是盈利目的,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而非一刀切,此外还应设置特殊情况反馈窗口,如极端天气或者遇到交通事故等情况则不应当收取。
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多次明确指出要积极支持充换电商业模式创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前来看,合理明晰的超时占位费有利于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有助于提高新能源车主的良好充电习惯。消保委在此建议广大新能源车车主,在使用充电桩充电前,要仔细阅读充电桩收费须知,充电完成后及时驶离,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如果遇到不合理的收费,在与商家协商无果时可通过12315进行投诉。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