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专版
2024年05月24日

从偏远小镇到产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城市——

泥城镇开发建设20年华丽“蜕变”

这里,有“两区叠加新高地、产城融合新标杆”的宏大发展目标;这里,有“一轴三区”的明晰发展格局;这里,有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众多前沿产业;这里,有“推窗见绿色,漫步在林中”的闲适生活;这里,有“一条大芦线,十里风光带”的壮阔乡村景色。这里,就是正在蓬勃发展的浦东新区泥城镇。当时代洪流和发展浪潮裹挟而来,曾经升起浦东第一面革命红旗的泥城,毫不犹豫抓住发展契机,开始了一场时不我待的“加速跑”。

从2004年到2024年,历经20年的开发建设,泥城镇已经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偏远小镇,成长为产业强劲、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城市。20年光阴,一系列的变化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着。

■本版文字 记者 陈烁

本版图片 泥城镇 供图

“泥城动能”愈发强劲

泥城镇拥有浦东新区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两区叠加优势,产业动能强劲。在镇域内,有镇属工业园区、琥珀园、明珠园、玛瑙园、智芯园、新科园、新侨园等一众园区,为产业项目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迎接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

每天,超过3200辆新能源汽车在这里下线,带动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泥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截至目前,泥城镇域内共有汽车相关企业29家,涵盖了电机电控、汽车电子、常规部件、内外饰、换电服务、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企业,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的产业生态圈。2023年,全镇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产业规上产值占总规上工业产值的73.17%。

除新能源汽车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在泥城也有一定规模的集聚度。上海市特色园区“东方芯港”一区就在泥城,汇集了积塔半导体、新昇半导体等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15家。同时,随着城地启斯云计算、国奥源华安生物科技等企业落户泥城,数字经济、算力产业、生物医药、氢能等前沿产业领域在泥城也崭露头角。

工业产业蓬勃发展,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泥城的农业产业也一样红红火火。

青扁豆产业不仅是泥城的一个特色产业,更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红刚青扁豆合作社这一“领头羊”的带领下,泥城镇青扁豆种植总面积达4700亩,总产量约18800吨,总产值近两亿元,带动了大批农民致富。

泥城镇公平村成功创建红色美丽村庄、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人民村、海关村成功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现在,正在分步实施6个保留村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依托大芦线地理优势,打造“六村联动”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呈现“一条大芦线,十里风光带”的图景。

在这些基础上,泥城镇以“农文旅”为抓手,努力推动乡村产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探索乡村振兴产业造血机制。引进企业推进“乡悦·南泥湾”一期工程项目,盘活闲置房舍,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打造集民宿餐饮、科研办公、休闲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发展新业态。

为了让这样的动能持续强劲,泥城镇用心用情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管家式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创新创业环境。

“泥城温度”持久暖心

产业发展势如长虹,泥城镇人口也随之源源不断导入,泥城迎来了由小镇到现代化城市的蜕变。在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道路上,泥城正以城区开发、重大项目、城市更新为突破口,以精深开发促进城区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环境提升人民获得感。

泥城镇的主干道鸿音路两侧,临港宝龙广场、临港万达广场等6个商业项目渐次分布,学校、社区卫生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公园绿地镶嵌其中,居民区连接成片,充满市井繁华和烟火气,给居民们满满的幸福感。

从2006年建造泥城镇第一个动迁安置小区云锦苑起,泥城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居民小区一个个建起,越来越多的人从“村民”变成了“居民”。如今,全镇住宅总面积达630万平方米。其中,12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社区,服务了特斯拉、积塔半导体等周边近200家企业和人才,并在全市首创公租房社区成立居委会,以“一片情”凝聚人才之心,进一步实现产业人才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服务的转变。

发展的成果最终是为了惠及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泥城得到了充分诠释和体现。对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期待,泥城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深入推进“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三个圈层建设,打造“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同时,着眼布局合理、优质均衡,整合空间资源、精准服务供给,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受度。

全镇的城市面貌、社会民生项目得到不断改善。鸿音路沿线景观持续提升,进一步展现了泥城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环境面貌,使城市更时尚、更智慧、更和谐、更文明;城市支路大中修、社区环线公交投入使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推进。通过夯基础、优环境、提能级,书写了宜居建设的品质答卷。

泥城镇儿童服务中心和宝宝屋正式启用,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开工建设,泥城镇云夏养老院正式启用……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成果,使更美好的生活从蓝图变为现实。

泥城镇现有中小幼学校16所,均为公办学校,包括幼儿园7所、小学5所、中学4所。通过搭建平台,7所学校先后加入南门教育集团、靖海之星教育集团、福山教育集团、南中教育集团,进一步提升了泥城整体教学水平,增强了师资力量。

养老服务方面,泥城镇域内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家、养老院4家、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2家、老年人助餐点1个、孝亲敬老主题公园(鹤园)1个。

“泥城声音”更加响亮

20年来,泥城人民秉持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的理念,取得了经济腾飞发展、人民城市焕然一新、社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成效。

泥城是红色之城,浦东第一面革命红旗在这里升起。1930年“泥城农民武装暴动”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党史,建立了浦东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38年“汇角战斗”打响了党领导下的浦东抗日第一枪,从此出发南渡浙东的抗日游击队员创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壤里,孕育出了周大根、沈千祥等近百名革命烈士。

红色泥城主题馆是泥城红色记忆的集中呈现,现为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浦东新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场馆以泥城红色脉络为主线,讲述了泥城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以及新时代推进产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未来愿景,成为红色教育新高地。2023年完成全方位提档升级后,已接待团队数达1200个,共6.4万人次。

伴随着红色传承,泥城孵化孕育了“戎融小延安”双拥品牌。长期以来,泥城一直传承着红色基因,拥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在红色精神引领下,泥城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获得了一系列国家和市级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荣获国家卫生镇、连续六届荣获上海市文明镇和上海市双拥模范镇,2015年荣获交通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顺利推进2项国家级示范创建工作——上海市首个农业部“稳妥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以及浦东新区首个中组部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完成验收,引领示范效应日渐显现。全国三八红旗手王国娟、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王黎娜、“中国好人”吴凤仙等个人先进典型也不断涌现。

泥城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城市建设,推出一批重点报道,打品牌,创亮点,彰显速度力度温度。学习强国、《解放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网、上观等央媒、市媒推出《“红色泥城”变身“特斯拉小镇”》《临港地区唯一大型红色主题陈列馆!红色泥城主题馆以崭新面貌开馆》《上海青扁豆的“金招牌”,吸引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汇聚这个海滨小镇》等报道,展示引领、标杆、融合、开放和宜业、宜居、宜游的新时代“红色泥城”。

泥城镇对标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临港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定位,围绕“两区叠加新高地、产城融合新标杆”发展目标,依托“一轴三区”发展框架,深入推进“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三个圈层建设,着力打造产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城市,意气风发朝着更好的未来迈进。

泥城已发展为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城市。

“一条大芦线,十里风光带”的乡村图景。

泥城镇主轴线鸿音路璀璨夜景。

红色泥城主题馆。

商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公平村。

水清景美新泥城。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