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海,书写未来
浦东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 符佳
在西太平洋上过一个难忘的生日,到三线博物馆探寻那段历史背后的故事……暑假临近尾声,浦东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渐入佳境、成果累累。
对于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樊庆王来说,今年的生日是终生难忘的:“淞航”号行驶在西太平洋上,同行的师生为他唱起了生日歌。
两个月前,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再次出航。航次任务为2024年度西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21名师生将在海上开展70余天的调查。正值暑期,探索海洋奥秘、开展拖网作业、感受鱿钓乐趣等,对于出航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特别的暑期社会实践。
此次出海,团队的科考调查内容包括渔业资源调查、渔业声学评估、渔业水环境要素调查、浮游生物调查及鱼卵仔稚鱼调查。学生们亲手对每次航行的渔获开展生物实验的取样工作,通过现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海上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子越期待:“同学们从拥抱蔚蓝大海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所学专业知识的价值。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闯大洋、赴深蓝,让生命跃动海洋的风采,书写蔚蓝的人生。”
这个暑假,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一群朝气蓬勃的00后学子,则踏上了探寻川黔三线建设文化的壮丽征程。他们用镜头捕捉历史的沧桑巨变,用脚步丈量文化的深厚底蕴,绘就出一幅生动的三线建设文化地图。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上海电机学院里,有上海唯一一家建设于高校内的三线精神主题馆,场馆的实物和图文资料蕴含浓厚的新中国工业发展红色基因,展现了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在这次三线建设文化的研学中,研学团来到都匀、六盘水、攀枝花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和相关负责人围绕三线建设学术研究、数字资源共享、共建大学生研学基地等开展深入交流,深切感受到三线建设企业不仅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促进,对国家整体工业布局和科技水平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深切体会到各地百姓对三线建设文化的深厚情感。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