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0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4年10月22日

开出社区食堂 配齐便民业态

菜场升级改造关注“银发一族”

■本报记者 张诗欢

尽管生鲜电商日益便捷,但菜场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周家渡街道,一家建于1996年的老旧菜场,将“适老化”融入改造升级,以更全面、更亲民的业态布局服务老年居民。

“周家渡街道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达到44%,菜场改造既要方便老百姓购物,也要让经营户愿意进来做生意。”周家渡街道党工委委员王振强介绍,原昌莲集贸市场设施陈旧,居民来得少,经营户也渐渐流失。原昌莲集贸市场升级改造成富民邻里荟昌莲店后,记者发现,布局有序的摊位、宽敞整洁的过道令人心情舒畅。复古的红砖花色整齐排列在墙面上,搭配仿做的拱形门窗,好像走进了一个浓浓工业风的老车站。“地上干净了,装了空调,夏天顾客明显多了!”袁师傅两口子是菜场第一批经营户,已经在此卖了20多年黄鳝。

除了保障基本需求的蔬菜瓜果、水产肉类、米面粮油等,新菜场还利用沿街商铺优势聚集了不少本地人气小店。经营户白大姐的“周浦热气羊肉”在上南路经营了4年,在食客间小有名气。每天凌晨3点开门,四五点店里就已座无虚席,老爷叔们点上一盘羊肉加烧酒,围桌唠家常。

从锅贴、油条、爆鱼、烧鹅、熟食点心等一日三餐,到家电维修、缝缝补补、配镜理发等生活服务……近30家沿街店铺业态齐全,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其中,还响应居民需求,留出300平方米的空间打造社区食堂“渡口社区餐厅”,与70余家品牌餐饮企业一道纳入周家渡街道养老联盟,为60周岁及以上街道常住老年人提供到店8折优惠等为老服务。

“渡口社区餐厅”负责人小崔告诉记者,每天早餐品种有20多种,销量最好的鲜肉大包和生煎手工现做;午餐、晚餐品种达到80种,特意添加了好几款清淡软烂的菜品满足老年人口味。

对老年人来说,家门口的菜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多年常来常往,他们和经营户之间早已建立起默契,一句“老规矩”就足以买到称心的东西。

鸡蛋经营户老夏的摊位前,家住附近小区的刘阿姨已是这周第三次来买咸蛋。“这个阿姨每年都会包粽子,今年来我这买了两次,100多个咸蛋,做蛋黄肉粽。”老夏热心地按“老规矩”装上3个咸蛋。

另一边的裁缝摊位,郑老伯拿着两个成人枕套专程坐公交前来,请师傅帮忙改成适合孙子的尺寸。“跟上次一样改,标记我已经做好了。”郑老伯说,家门口没有这样的摊位,幸好菜场把这些小店都留了下来。

“目前周家渡街道4家菜场已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在完成硬件升级基础上,下一步街道会强化软实力提升,引进更受居民欢迎的品牌店、连锁店,让老百姓得到更加方便、实惠的服务。”王振强说。

记者从新区商务委获悉,今年浦东已有28家标准化菜场完成升级改造,多家菜场特别关注老年群体需求,将更全面、更贴心的功能融入菜场。

南码头路街道的原兰陵菜场升级为兰陵集市,菜场百余个摊位涵盖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南北干货、豆制品切面,品类齐全,还将干洗、家电维修、配钥匙换锁、服装缝补等便民服务集中在菜场一侧,方便居民们解决生活中的零碎小事。三林镇的浦商邻里荟永泰店结合周边居民建议和需求推出特色服务——消费者额外支付加工费,即可在菜场现炒现吃,为希望改善伙食的老年人、工作忙碌的年轻人等提供用餐便利。康桥镇的浦商生鲜康楠店进一步丰富“15分钟便民生活圈”,米面粮油等大件商品送货上门,为周边老年居民带去更多便利。

接下来,新区商务委将会同各街镇、浦商集团进一步推进菜场提质升级,引入更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和设施,力求全方位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