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5年07月18日

“时代逸飞”永驻浦江东岸

陈逸飞两件作品入藏浦东美术馆

陈逸飞雕塑代表作《东方少女》。 □本报记者 曹之光 摄

本报讯 (记者 曹之光)昨天,“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作品捐赠仪式在浦东美术馆举行。当代艺术家陈逸飞先生的雕塑代表作《东方少女》与水乡系列油画《拱门与桥》,分别由陈逸飞家族及陈逸飞文化发展专项基金赠予浦东美术馆,成为美术馆的永久馆藏。

书写时代文化叙事

陈逸飞是中国当代最早的“大美术,大视觉”概念的引入者和倡导者,他打破了媒介边界,将绘画、雕塑、电影、时尚、环境设计融于一体,推动“视觉艺术社会化”的发展浪潮,参与书写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叙事。今年正值陈逸飞诞辰80周年、逝世20周年,“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于4月在浦东美术馆启幕。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完整的陈逸飞个人回顾展,全方位地呈现了陈逸飞创作生涯每个阶段的整体样貌和思想转变,突出他在不同领域内的重要成就。

此次捐赠的两件作品,堪称陈逸飞艺术生涯的重要坐标,生动诠释了陈逸飞以“大美术”拓展艺术边界、以“大视觉”书写时代精神的非凡实践。《东方少女》创作于2000年,是陈逸飞创作中难得一见的雕塑作品。少女身姿轻盈、右手执扇、左手提笼,神态优雅又充满活力。该雕塑诞生于艺术家位于泰康路的工作室,并于2000年参与了法国文化部主办的“现代雕塑回顾展”,在巴黎杜乐丽花园与贾科梅蒂等世界艺术大师作品并列展出,构成跨文化艺术语境中的典范性对话。如今,《东方少女》静立于浦东美术馆之中,仿若一位跨越世纪的“海派丽人”,唤醒城市记忆中那段隽永的视觉梦影。

另一件捐赠作品《拱门与桥》创作于1999年,是陈逸飞极具代表性的水乡系列作品,亦是贯穿他一生的创作主题。画面描绘了典型的江南拱桥场景,黑瓦白墙与水面倒影彼此交织。艺术家在本作中采用了繁复的厚彩磨砂技巧,使画面呈现出细腻的肌理感与柔和的光影氛围,再现江南水乡的朦胧意境与流动气韵,寄托了陈逸飞对于故乡的怀念和对于江南人文景观的崇尚。

“大美术,大视觉”

捐赠仪式上,艺术的力量在多重维度中绽放。著名钢琴家孔祥东登台,用敲击黑白琴键,演绎经典旋律,追忆他与陈逸飞结下的艺术友谊。上海爱乐乐团也奏响华美乐章,音乐流转于报告厅间,与陈逸飞创作的《东方少女》与《拱门与桥》遥相呼应,构筑出一场横跨媒介的感官交响,激荡起“时代逸飞”的情感高潮。

陆家嘴集团副总经理、浦东美术馆馆长李旻坤介绍,两件作品不会单纯藏于库房,都将进一步展示与开发。其中,大体量的《东方少女》有望走出馆外,来到陆家嘴集团旗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展出,助力提升城市艺术氛围。《拱门与桥》计划结合馆方此后的展览、活动、文创开发等项目,让更多观众接触和欣赏。

据悉,浦东美术馆以此次捐赠为契机,还将持续深化拓展“时代逸飞”的活动体验:包括“时代逸飞”沉浸式VR体验项目、“黄河颂”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等,赋予“时代逸飞”更广泛的社会活力与教育意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