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经济
2025年11月17日

第十届上海对话高峰论坛在浦东举办

上海已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入海口”

本报讯 (记者 杨珍莹)11月14日,作为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重要活动的第十届上海对话高峰论坛(以下简称“上海对话”)在浦东举行。本届论坛聚焦文物艺术品领域创新发展,全面回顾上海依托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来自全球顶级拍卖行、艺术机构、艺博会、文博单位以及海内外学界的意见领袖、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艺术市场趋势。

“一部法规”创新探索的法治保障

第十届“上海对话”开幕式上,多项重磅指数和报告如约而至。《Artprice当代艺术市场2025报告》《中拍协2024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雅昌指数:2025年上半年艺术市场报告》等,为行业提供了权威的数据参考。同期发布的《2025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蓝皮书》,全景式记录了上海自贸区千亿级平台的发展轨迹。

十年来,“上海对话”作为服务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浦东引领区与自贸区文化开放战略的核心平台,见证了上海文化领域的创新与文化品牌的成长。2022年,全国首部社会文物领域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该法规推动设立了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服务中心,实现了外资拍行文物拍卖的制度型突破,还为内资拍行提供全链条支持。自成立以来,该服务中心累计服务拍卖项目12场,总成交额超11.4亿元,持续丰富艺术品交易的“上海样本”。

文化领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最早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六大领域之一。上海自贸区文化板块充分发挥浦东引领区“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与政策优势,承担起社会文物领域改革试点任务。通过“立法保障+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将一系列首创性改革举措固化下来,锻造出的“上海方案”逐渐转化为优质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翼表示,面对下一个十年,公司将探索更多创新试点改革,打通文物艺术品全球交易枢纽环节中的难点、瓶颈。

对标全球,“量身定制”每一项政策

上海自贸区文化板块的每一项政策都“量身定制”,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2021年11月5日,进博会首个文物艺术品专区亮相,标志着进博会“五件免税”政策首次规模化落实,促成文物艺术精品从“展品”变“商品”。这一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吸引佳士得、富艺斯等国际头部拍卖机构连续多届参展,推动张大千、傅抱石、吴冠中以及莫奈、夏加尔、草间弥生等一大批重量级艺术家的馆藏级作品“来得更快、展得更稳、交易更顺”。

据连续5年承担进博会文物艺术品专区招展运营的上海自贸文投公司相关人士介绍,2021年至2025年,五届专区共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60余家境外文化企业、机构参展,累计成交文物艺术品近200件,交易总额突破22亿元。上海已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的“入海口”。

举办十届的“上海对话”也从最初聚焦文物艺术品领域的政策创新,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产业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交易促进平台的目标迈进。中国拍卖行业协会、Artprice、雅昌艺术研究院等多个国际国内权威机构选择每年在此首发具有行业公信力的指数与报告,这里已成为业内把握全球艺术市场趋势的重要风向标。

《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存储安全防范技术规范》、“FTZART+ART021”365全年艺术品展示及交易平台、“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联合交易体、博物馆出海计划、数字艺术品共创项目等累计形成20余项行业倡议与合作备忘录,将上海经验转化为全球艺术产业可借鉴的实践路径。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冬表示,近年来公司加大和国家博物馆等“国字号”文化场馆的合作,并计划加速推进“国字号”IP文创产品出海,让全球市场更深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