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4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口述浦东
2014年11月12日

进才:浦东的一张亮丽名片

口述:邵煜栋 整理:韩雪

上海市进才中学,是上海市第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进才校园庄重典雅,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她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获得了各界的一致赞誉。进才是全国文明单位,也是首批获得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称号的三所中学之一,是国际文凭组织(IB)会员学校,荣获了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央教科所科研课改先进实验学校等一系列殊荣。就是这样一所令众多学子向往的中学,建成至今才短短十数年。在卓越成就的背后凝聚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承载着满满的夙愿与期待。

“同乡会”的思乡之情

进才中学是由台胞捐资创建的。这位捐资人就是叶氏企业的创始人叶进财先生。叶进财老家在浦东,早年从大陆去往台湾,他是木匠出身,在台湾创业成为建筑营造商,白手起家,建立了颇具口碑与影响力的叶财记公司。

在台湾,“浦东同乡会”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民间组织,现任会长是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曾数次到过浦东。叶财记公司与同乡会关系密切,是同乡会的活动点之一。“浦东同乡会”一直积极谋求与大陆的联系,且十分热心公益。1993-1995连续三年,同乡会每年募集10万元助力浦东教育。这笔钱既是奖励也是资助,为那些成绩优秀但又经济拮据的中学生提供助学资金。前面两年,新区每年在浦东选出10位家境困难的优秀生接受这笔捐助,且主要以川沙地区为主。由于这项工作在实际运作中有着很多的困难,第三年时,新区便谢绝了这笔捐助。之后,同乡会的这笔款项便用来与新区合作,邀请台湾中学生来上海参加夏令营活动,两岸中学生夏令营开始日渐繁荣起来。

台胞们思念与报效故土的眷眷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修好人才的成长之路

随着沪台两地交往的日益频繁,浦东的开发开放也吸引了大量的台湾民众来到这里,有人寻求商机,有人参与社会文化事业,也有人进行慈善公益活动。大约在1993年到1994年期间,市台办传来讯息,有台湾同胞要来上海建立一所学校。当时,黄奇帆担任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分管财政局和社会发展局,社会发展局局长是张学兵,我在党工委办公室任职。在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管委会、财政局、发展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召开了超过10次的专题会议,解决建校的一些重要问题,其中就有这么两件:一是土地。新区划拨了150亩的土地,不收任何费用,无偿使用。二是投资。叶家要投资1.3亿人民币用于建校,我们这边决定同等投资,也投入1.3个亿。因此,建立这所学校总共投资了2.6个亿。这在当年是一笔非常大的投入。赵启正在新区党工委会议上说:“宁可少修几条路,也要修好人才成长之路。”

建立这样一所学校,在当时是一件大事。浦东开发开放的初期,缺少好学校。曾有台商断言:“在浦东新区,找不到好学校。”有没有好学校成为浦东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标志。

新区的发展不仅是商贸发展、经济提升,赵启正认为:“浦东开发不仅仅是项目开发,土地开发,而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浦东也一直致力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出要建好学校,要建好医院。要建上海市在教育改革领域的试验地。在提出这样的目标之后,多所民营学校也先后在浦东建立。浦东教育也在这样的推动下提升着发展的速率。

一家三代的赤诚之心

游子在外,心系故乡。叶进财虽定居台湾,却十分牵挂故土与乡亲,一直怀有报效家乡的情怀,想为浦东老家做点贡献。叶进财很爱读书,但年少时迫于生计没有太多求学的机会,因此,他对家乡的教育发展非常关注,也由此萌生了捐资助学的想法。时间推移,他的这个想法日渐坚定,最终使得他的儿子叶根林先生深受影响。在叶进财先生逝世后,叶根林一直想要完成父亲未竟的夙愿。

在传递出捐资建校的讯息,并得到上海市台办的回应后,叶根林先生携太太叶周妙凤女士多次来浦东进行商谈,明确提出这所学校不搞台资,也不是民办,而是捐赠。建好以后,叶氏企业及家族不参与管理,学校完全纳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管理,是一所公立学校。遗憾的是,学校尚未建成之时,叶根林先生就不幸过世,叶根林的太太叶周妙凤女士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建设中。进才的落成剪彩仪式,是叶周妙凤女士携两个儿子叶茂生、叶茂宏来出席的。祖孙三代一片赤诚之心,都汇聚在进才这所美丽的校园之中。

学校建成之后,经新区相关部门与叶氏家族共同商议,取名“进才中学”。一来叶进财先生号“进才”,这是对他的敬意与纪念,叶先生的铜像就安放在绿树成荫的校园内,陪伴着进才中学成长;二是寓意“进来的都是人才”,这是沪台双方对这所学校的共同期许。

当时也有侨胞在浦东办学,投资100万美元办了一所小学,但建成后要求管理,且希望亲属能进入该所学校。相比较之下,叶氏家族为进才的无偿付出尤为感人。这所承载着台胞乡情与浦东发展双重愿望的学校也注定要走上不平凡的道路。

浦东发展的亮丽之星

进才的整体校园布局、建筑样式、结构色彩都由台湾方面设计,设计图纸就在浦东大道141号新区管委会的贵宾厅交付的,现在那里是浦东新区教育局的办公地。

学校的建设标准很高,校园规划和建筑十分漂亮。在建成以后,曾有大学师生被邀请来参观浦东。在参观过进才后,他们表示大学的宿舍也没有进才的条件好,这里的学习住宿条件是令“大学生们很羡慕的一所中学”。从1997-2002年,“海外杰青汇中华活动”每年都在进才举办,这是国家教育部和国侨办共同主办的,每年要接待300多名来自美国、香港、台湾等地的青年。

浦东新区对这样一所中学的发展非常重视,尤其是对校长的选择。首任校长袁小明是一位大学教授,有很多理念和想法。第二任也就是现任的王从连校长拥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进才这几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此外,进才的教师也是选聘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曾有一位市领导说“要以进才为样本,在全市建10所这样的中学。”

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汇聚了政府与民众共同的愿望和努力,海内外各界人士给予的评价是浦东不同于别的开发区,舍得投入,肯花大力气。而进才业已“成为浦东一张亮丽的名片”(赵启正语)。这是浦东能够拿得出手的一所高级中学,充分体现了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们为振兴中华所做的实事,饱含着他们的心意。浦东的繁荣与发展将是一场人才的盛会。

(本文选自《口述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一书)

 

小径常伴着朗朗书声。

气派的中央大楼。

校园内的喷水池。

进才中学创始人叶进财。

身为沪上第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进才中学培养了一批批精英学子。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