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二版:观点
2016年04月08日

细谈“供给侧”与“需求侧”

□诺亚财富研究与发展中心首席研究官 金海年

新供给经济学,作为首个由中国经济学者建立的经济学派,和美国的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完全不同,亦非西方经济学的简单堆砌。

中、西方理论来源不同。

一个代表真理的理论必然是规律的体现。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经济学理论应该符合三个原则:一是归纳性原则,能够解释普遍的现实;二是检验性原则,能够得到验证;三是应用性原则,能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对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未来能够进行预测。

新供给经济学并非忽视需求,但发现需求和供给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对称的。一句话概括,新供给经济学是以需求为目的,从供给侧着手。

供给侧改革的此“供给”

非供给学派的彼“供给”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一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解读众说纷纭。

新供给经济学,作为首个由中国经济学者建立的经济学派,和美国的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完全不同,亦非西方经济学的简单堆砌,有必要在此细述澄清。

中、西方理论来源不同。

首先,新供给经济学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来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总结与升华,与供给学派的诞生基础和应用目的完全不同。

美国从自由市场发展而来,对供给侧的约束与监管是随着市场失灵的发现不断加强的;而中国是由计划经济改革而来,还需要不断解除对供给侧的过度约束,同时又要加强对环保和公平竞争等方面的监管,两者面临的挑战本质不同。

邓小平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打破和解除对供给侧(亦即生产力)方面的约束。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国企改革,亦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重点都在于如何从计划体制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探索建立一个以市场决定为核心的供给体系,以供给满足人们个性化的、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新供给经济学:

以需求为目的

新供给经济学又是对国际主流的经济学理论的传承与颠覆,并非只是中国特色的区域理论。

一个代表真理的理论必然是规律的体现。如果这个理论只能解释西方国家,不能解释东方国家,只能解释发达国家,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恐怕还不能反映真正的规律;反过来,如果一个理论只能应用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特色,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规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领袖人物、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曾经说过,一个合格的经济学理论应该具有三个特点:首先它应该与现实吻合;第二应该有一定的普遍性;第三要能够可跟踪和验证。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经济学理论应该符合三个原则:一是归纳性原则,能够解释普遍的现实;二是检验性原则,能够得到验证;三是应用性原则,能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对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未来能够进行预测。

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和中心发生的。从亚当·斯密开始,工业革命也将英国这个全球经济中心推上了全球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中心,美国的兴起又将经济学理论的焦点带到了大西洋西岸。

中国未来的发展,必然与欧美形成全球经济多极化的新格局。来自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创新,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从世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上来看,亚当·斯密首先建立了经济学研究的框架,提出了市场的作用,也发现市场不是万能的,但还没很好说清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应对1929年后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形成,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区别开来,提出了政府刺激需求的作用,但它有重视总量忽视结构的缺陷,在1970年代美国滞胀问题中让位于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不过此后形成的华盛顿共识,却从未成功地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指导现实。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明显与实际有着较大的差异,对文化和制度的外生性认知,使其理论难以融合东西方不同背景和发达落后不同阶段。传统的供给学派更多强调的还是税收,而发展经济学即使考虑到全要素的各个因子,却忽视了整合这些要素真正创造价值的主角──企业。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时,也忘记了以经济学研究视角对制度本身进行分类。

新供给经济学并非忽视需求,但发现需求和供给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对称的。一句话概括,新供给经济学是以需求为目的,从供给侧着手。

需求vs供给

5个角度说清楚

对于经济增长来讲,需求和供给的作用不是对等的,是非对称的。

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来看:对于经济增长来讲,供给是主动的,需求是被动的,科技的创新、产品的发明创造、生产效率和商业组织的改进,都发生在供给一侧,需求一直是潜在被满足的角色; 其次,回顾经济增长历史进程,供给动力是长期的、决定性的,而需求是阶段性优化因素,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改进,都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把社会总财富做大,只是优化得更加合理和公平;三是在危机中,需求侧的政策措施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就如同人们治病需要吃药一样。而供给侧的作用,则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在经济发展的常态中,就如同人们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吃饭与锻炼一样;四是供给侧的措施,往往比较积极主动、富有建设性。需求侧的措施,则更多是抑制或刺激性的,不适宜经常干预;最后,供给侧既包括了提供商品与服务的企业实体,也需要提供制度与公共服务的政府角色出现,甚至还包括社会组织这样的供给补充主体,以全面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层次供给体系。因此,企业作为整合资源、创新、创造价值和财富的第一供给主体,应该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角,政府供给的制度,应该围绕如何释放企业供给的活力,而供给的公共服务是进行市场外部性的补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