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浦东科普成果转化揭榜挂帅大会开幕 首批32个优质项目发布
国内首次!揭榜挂帅机制延至科普领域
■本报记者 杨珍莹
昨日,首届浦东新区科普成果转化揭榜挂帅大会在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开幕。这是国内首次将揭榜挂帅机制创新延伸至科普领域,首批32个优质项目上线,加速实现浦东科普成果从“公益展示”向“市场转化”的关键跨越。
机制创新从“顶层设计”迈向“实践落地”
大会以“科普之光·创见未来”为核心主题,现场发布浦东新区科普成果转化计划,依托浦东在揭榜挂帅机制上的先发优势,以五大战略目标构建全链条制度保障,推动科普转化机制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闭环,为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探索。
“浦东一直注重厚植科普土壤,丰富科普供给体系。我们此次在国内首创将科普项目纳入揭榜挂帅平台,是希望打通以往资源对接的堵点,在供给端和需求端搭建沟通桥梁。”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科创处处长魏军娜表示。
2023年,浦东揭榜挂帅平台正式揭牌。该平台由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建立,运行两年来推动了众多创新需求和技术供给“双向奔赴”。
记者了解到,经前期征集遴选,共有106个意向转化项目报名。最终,32个优质项目正式纳入最新上线的“浦东国际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科普成果专区”。专区的推出,将为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从需求发布、成果匹配到合作落地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构建高效协同的科普成果转化生态。
打通科普从“产出”到“应用”最后一公里
上海浦东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安宏认为,浦东首创的揭榜挂帅机制,让科普项目的推广得到了更广泛的资源支持。“我们机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科普调研和保护。这一次我们将少儿海洋蓝碳公众教育项目放到了揭榜挂帅平台上,希望让这项科普活动被更多人知晓,联合更多的力量。”
现场还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实验学校、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建平中学等4对主体完成签约,实现科研资源与教育需求的精准对接;上海海洋大学“跟着科学家去探海”等6个全人群覆盖项目开展路演,通过市场化展示加速成果与需求匹配,为转化落地按下“快进键”。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生物医药平台副主任董懿为表示,浦东新区实施科普成果转化,是一项创新性举措。“浦东此次实施科普成果转化,其核心意义在于,为以往‘藏在深闺’的优秀科普作品、技术和方法,搭建了一个市场化、规范化的展示撮合平台。”她认为,这一举措不仅能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高质量科普创作,形成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它有效打通了科普从“产出”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优质资源更高效地服务公众科学素质提升。这是浦东在科普领域先行先试的又一重要实践,为全国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浦东新区科普成果转化计划发布
在首届浦东新区科普成果转化揭榜挂帅大会现场,浦东新区科普成果转化计划宣告发布。该计划核心内容包括:一是在揭榜挂帅平台设立科普成果交易专区;二是汇聚优质科普资源,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主体的精品成果;三是畅通转化路径,建立全流程标准化操作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四是激活市场活力,通过成果发布、路演精准匹配供需,培育科普消费市场;五是搭建协同合作桥梁,推动科普创新融合发展。
魏军娜进一步介绍,这一系列创新实践的价值不止于“让科普成果落地”,更在于厚植“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土壤,通过搭建院所、学校、企业与公众的跨界桥梁,推动科研资源向教育资源、人才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化,充分发挥科普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中的纽带作用。
大会还为年度获奖代表颁奖,并为上海城市花园等7家新增科普基础设施授牌,进一步壮大科普服务阵地矩阵,夯实科普服务供给基础。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