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中的琴瑟
□慧子
父母的书斋,向来是家中最为拥挤的所在。四壁的书架高耸至顶,书籍一个挨着一个,竟至于有些书不得不横卧在别的书之上,显出几分狼狈相。书桌上也堆满了书,仅留出一小块空地,刚好够放下一盏台灯。父母便在这方寸之地,各自占据一角,沉浸在字里行间。
父母亲都是大学中文系老师,父亲研究先秦诸子,母亲专攻唐宋诗词。年轻时,他们因书结缘,在大学校园里相遇、相爱,此后便成了一生的读书伴侣。他们的读书时光,宛如一场默契的二重奏。
父亲读书时,总像是在与古人角力。他研读的大多是先秦典籍,眉头常常微微蹙起,指节无意识地叩击案几,仿佛在给沉默的文字打着节拍。读到精彩之处,他会突然一拍案几,震得茶盏里的龙井泛起层层涟漪,惊得窗外的麻雀扑棱棱地飞起。这时,母亲便会从《全宋词》中抬起头,露出那双含笑的眼睛,问道:“你又和哪位先贤较上劲啦?”父亲便将书中的一段念给母亲听,母亲时而点头,时而摇头,随后二人便又陷入热烈的讨论。这样的场景,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几乎日日上演。
他们的对话常常在书页间流转。一次,父亲读到《论语》中“逝者如斯夫”这一句时,忽然哽咽起来。母亲轻轻握住他的手,温柔地说:“咱们不是还有满架的书作伴吗?”父亲反手将母亲的手包在掌心,笑着说:“是呀,有你在,就算和古人对话,我也不觉得寂寞。”
他们的书也很奇特,常常互相“串门”。今日在父亲案头的书,明日可能就出现在母亲的枕边;母亲刚放下的诗集,转眼又到了父亲的手中。前几日帮父母整理书房,我在《庄子集释》上看到父亲的批注:“1985年秋,与妻论‘逍遥游’至深夜”;母亲则在《李清照集笺注》里夹着张纸片:“今日夫说‘物我两忘’,忽觉三十年光阴不过书页一翻。”书页里他们的三言两语,像是他们之间独有的密语。
年岁渐长,父母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变化。父亲的眼睛不好后,便买了一个硕大的放大镜,看书时几乎将脸贴在书页上;母亲则开始听有声书,在厨房忙碌时,手机里便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但晚饭后,他们仍会回到书斋,各自捧书读到夜深。
如今他们的书斋依旧,只是书更多了,几乎要溢出来。我偶尔回去,总能看到他们并肩而坐翻阅书籍的身影,手中的书页,照亮着他们一生的相守。看到他们,我恍然大悟:原来最好的爱情,不过是找个人与你共读同一本书,在静谧的时光里,与对方一起沉浸在书的世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